编辑:昆山新闻网发布时间:2016-11-9
简单歌颂母亲为孩子为家庭而牺牲奉献,将原本应是快乐相互成长的母子关系丑化成苦大仇深的压抑的模样。在对母性赞美的背后,实则是对女性的歧视,拍出这样的广告,实在令人遗憾。
最近一则公益广告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广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母亲对小男孩说,等你考上大学我就享福了;男孩长大后,母亲说,等你毕业工作我就享福了;接着,头发灰白的母亲对儿子说,等你结婚有了孩子我就享福了;然后,儿子的女儿对奶奶说,等我长大了你就享福了……最后,儿子意识到陪母亲的时间太少,此时母亲已病倒在床上,成为遗憾……
这则广告令人浑身别扭。别急,这不是孤例。就在这两天,南方某媒体也用整版做了一则广告,上面一个小男孩对妈妈说:“妈妈,我养你!”据说这是一个商业广告,但无论是商业广告还是公益广告,不影响讨论。
我在这两个广告中,找到了许多共同点:
第一,都是母子相依为命,看起来像是丈夫早早就死了。难道青年丧偶是现在的社会主流吗?
第二,儿子从小就知道要负担起“养妈妈”的责任。但妈妈不是有工作吗?没有丈夫吗?没有丈夫就一直不再婚吗?没有社保和养老保险吗?
第三,为什么母亲要把自己的人生挂在孩子身上?儿子也有老婆和自己的人生,好吗?
别以为广告仅是广告,广告要达到好的宣传效果,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常见的广告除了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或加上爷爷奶奶的五口之家)的家庭范式之外,就是这种凄凄惨惨戚戚的母子结构的单亲或假性单亲的家庭范式了。
为什么常会有这种母子式的结构的存在?有两类,一种,是离婚了的女性独自抚养孩子。但现代中国社会里并没有女性必须守节的要求,二十多起就单身一直到七八十岁,只能说是个人选择吧;但总是看到这样的单亲母亲向子女卖惨,以自己的单身之苦作为对子女的胁迫,就让人很不是滋味了。
另一种,则是假性单亲家庭。就是另一半工作忙碌、早出晚归,一天跟妻子、孩子说不到两句话,夫妻之间基本没有沟通的家庭;即便是节假日,也很难指望能一家人互动。这种母亲,除了一人身兼父母之职,有的还要上班之外,还得额外面对一个多余人(丈夫),压力自然很大。
不管哪一种,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建设,孩子就很容易形成“我妈很不容易”的妈宝性格,孝顺母亲以至于失去自我;他们的娶妻生子,就很难避免重走父母的关系模式,造成新的家庭不谐。
但问题是,“我妈不容易”,并不是子女需要负责的事,那是你妈妈的丈夫的事。但因为妈妈没有丈夫(不管是单亲还是假性单亲),儿子必须假“孝道”来兑现母亲的爱。这是中国传统“孝道”的内核。
但毫无疑问,简单歌颂母亲为孩子为家庭而牺牲奉献,将原本应是快乐相互成长的母子关系丑化成苦大仇深的压抑的模样。在对母性赞美的背后,实则是对女性的歧视,拍出这样的广告,实在令人遗憾。
□侯虹斌(专栏作家)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关注
荆楚网消息(记者安立 马雪健 张米卡 唐小涛
学生们正在诵读国学经典。记者 瞿祥涛 摄“孝
东城区委老干部局组织的老党员先锋队主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