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昆山新闻网发布时间:2016-11-9
今天是记者节,在这个媒体变革和众生喧嚣的时代,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和理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质疑。
今天,我们不煽情,不迷茫,也不鸡血。通过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一起走近调查记者的日常工作。它会告诉你,记者这个职业根本不需要煽情,因为真相足够触目惊心。
这部名叫《聚焦》(Spotlight)的电影,讲述了《波士顿环球报》调查报道小组“聚焦”用一系列严谨、真实的客观报道揭秘了波士顿天主教教区神职人员长期、大量猥亵儿童的丑闻的经过。
电影既没有侦探电影的惊险刺激,也没有爱情电影的缠绵曲折,它用最平实的方式来刻画记者的日常工作,更像是一本讲述记者从事深度调查报道的方法论。
但这正是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新闻工作其实就和片中一样,并没有太多的戏剧性。
而记者这个职业所打动人心的,也正是这样一群坚韧的普通人,听从职业和良心的召唤聚集在一起,认真而持久去追查根源、还原事实、揭露真相。
对于新闻工作中常见的问题,电影也都有呈现。
新任执行总编马丁巴伦刚刚到任就要求团队进一步跟踪调查专栏作家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新闻线索:一宗与神父密切相关的性骚扰案。正是因为马丁在长期实践中练就的新闻触觉,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在知道马丁准备着手调查教会事件后,波士顿总教区的红衣主教在和马丁的初次会面中就告诫他要懂得合作,当然,主教所谓的“合作”是视而不见、共同保持沉默。马丁当场就平和地表达了异议:报纸想要履行职责,必须保持独立立场。
可见,光有新闻敏感远远不够,要追踪真相、秉笔直言,有时就不得不挑战权威,而这需要强大的责任感所支撑起来的勇气。
即便顶住了压力,他们在采访的过程中,也常常会“碰壁”。电影里有不少记者走街串巷打听消息的移动镜头,这种枯燥繁复的工作是每一位调查记者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靠着馆藏资料、法院文件、大主教管辖区的年度通讯录、无数的电话采访、约见受害者……“聚焦”团队以“剥洋葱”的方式与看不见或看得见的各种力量抗衡。
随着调查的深入,调查对象这块“洋葱”也变得越来越大,猥亵儿童的神父数量不断刷新:从9到13,从20到45,从70到最后的90。
而在这之前的数十年,围绕在性侵罪行周围的是无边无际的“沉默”。少数勇于发声的受害者也在教会激进的策略下遍体鳞伤,只能再度缄默。
正是这一个个“剥开”并累积起来的案例,让“聚焦”团队意识到,仅仅证实少数孤立案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此事受到了包庇,那么教会内儿童被性侵的行为就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如果需要整个村庄才能养育一个孩子,也需要整个村庄来践踏一个孩子。”
真实故事中,2002年,“聚焦”调查小组用一年的时间发表了近600篇相关报道,将神职人员广泛且系统性的性侵丑闻,以及教会内部对这一泛滥罪行的包庇、无视公之于众,最终迫使负责这一教区的红衣主教CardinalLaw辞职。这一报道曾获普利策奖。
《聚焦》用震撼的题材,扎实的剧情,恰到好处的节奏,将故事表达得干净利落。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可谓是实至名归。
记者节是个承载光荣与梦想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对照这部电影,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驻足沉思、叩问内心:我是一名好记者吗?
毋庸回避的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媒体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嬗变。记者的光环在褪色,职业荣誉感在降低。有人因此换行另谋他就,也有人虽未离开,却也意气消沉、自怨自艾,在迷惘中丢失了曾经的热情和信仰。
如果你是外行人,这部电影至少可以让你客观地了解记者这个职业;如果你是内行人,那么,它或许能唤醒你昏睡的灵魂和纯净的初心。
所以,问题来了,你看过这部电影了吗?关于新闻记者题材的好电影,你还有什么推荐?
配乐:《InvestigativeJournalism》(电影《Spotlight》插曲)
[责任编辑:陈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对外关系发展的战略重点,是统筹国内、国际,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地方公共外交也是当前公共外交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全球治理体系是随着全球化而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而全球化实际上又是我们对现阶段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的概括。换句话说,世界主要国家的相互关系发展成为世界格局;在这一格局中,主要“主体”博弈形成或默认的“规则”即是国际治理体系。而当国际体系发展到全球化阶段,这种规则即成为全球治理体系。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关注
据新华社电昨天,记者从民航局获悉,民航局
据日本共同社11月7日报道,今年年内在东京举
来源:人民日报核心阅读“硬脱欧”还是“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