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华人 >> 正文
  • 小作坊不等于“黑作坊” 武汉小作坊“抱团”改造升级

    编辑:昆山新闻网发布时间:2016-11-21

    荆楚网讯 记者冯梓晔 通讯员潘露

    手工做豆腐、私人售卖、无证经营……提起食品小作坊,市民往往解读为“黑作坊”。而如今,一个个小作坊“抱团”组成豆腐制作点,大型机器、批量化集中生产、干净的单间,无一不显示着武汉小作坊“抱团升级”的成绩。

    6月16日至17日,记者跟随武汉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共同突击探访了遍布武汉三镇的各种小作坊,感受了一把武汉小作坊从“脏乱差”到“焕然一新”的蜕变。

    现场:豆腐作坊“抱团”升级

    位于武昌区武泰闸的“康美洁”的豆制品集中生产点,由14个豆制品小作坊集合而成。走进生产点的大门口,记者就被墙上密密麻麻的证书吸引。

    “这是14家小作坊的营业执照和工作人员的健康证。”“康美洁”豆制品集中生产点总经理张登文介绍,以往小作坊的生产环境不好,没有“合法身份”,遇上检查只能“打一枪换个地方”。如今集中管理,生产环境好了,再也不用打游击了。

    正如张登文所说,记者看见每个小作坊的工作间前面都放置着高达60厘米的防鼠板,木压板、塑料清洁桶和大型豆制品制作机都清洗干净并进行了消毒处理。

    “捆绑”经营和集体整装给小作坊主带来了收益。张登文算了一笔账,以前,一间作坊需要两个人分工合作,一天仅生产300斤千张,现在每天一台千张机的产量为3000斤,是之前的10倍。一年下来,每家经营户能赚20万。

    管理:全市1696家小作坊,督查抽检率100%

    事实上,“康美洁”豆制品集中生产点只是武汉众多小作坊中的一个缩影。此后,记者又随武汉市食药监局走访了徐家棚卤制品作坊、后官湖正大米粉作坊及莲芝豆制品作坊等多个食品加工的小作坊。

    记者走访时发现,不论何种食品的加工作坊都完成了提档升级,从生产环境到生产人员的卫生意识,都做到了规范管理。武汉市食药监管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副处长唐永刚介绍,武汉市的小作坊环境得到了提升,与前期全市食药监系统全面规范整治有关。

    “在过去的2个多月时间里,全市食药监系统建立了一套小作坊规范整治工作机制。”唐永刚称,目前全市共排查小作坊1696家,其中豆制品597家、卤(肉)制品420家、米面制品294家,白酒110家,4类产品占总数的83.8%,其余糕点、酱腌菜、炒货、芝麻酱等数量较少。

    为了确保小作坊卫生环境达到规范标准,食药监系统对全市食品小作坊监督抽检覆盖率达100%,同时,对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和重点监管的小作坊加大抽检频次。

    取缔:小作坊不是“黑作坊”

    武汉市食药监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提到小作坊,市民的大多印象还是“污水横流,鼠虫乱窜”。事实上,这是一种理解误区。

    “小作坊并不等于黑作坊。”唐永刚介绍,“黑作坊”一般指卫生条件恶劣、没有工商营业执照、没有通过小作坊检查,或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等的作坊。

    对于这类“黑作坊”,市食药监部门坚决查处取缔。“3年来,全市共取缔关停小作坊900余家,对食品小作坊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公安部门。”唐永刚透露,此前江岸区双氧水泡猪蹄案、武昌区双氧水泡牛百叶案、洪山区甲醛猪血案3起案件涉及食品安全犯罪,已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下一步,武汉市食药监部门将推动构建小作坊监管长效机制。利用法治、市场等多种手段,加强与相关部门共管共治,发挥监管合力。

    猜你喜欢

    热门关注

    昆山新闻,趣事遍地,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加QQ:943966540

    版权所有 2011-2025